?
一、玉米生理性黃苗 1、品種:主要癥狀下部葉片干尖、黃葉但根部發育正常,一般在5片葉以后玉米生長恢復正常。 2、澇害、濕害:主要癥狀下部葉片發黃、莖桿變紅、根系發黑腐爛。應及時開溝排水,降低田間濕度。澇害發生后,及時追施少量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,幫助玉米盡快恢復生長。 二、施肥不合理 施肥不合理主要表現缺鉀、缺氮、缺鋅,從而造成玉米黃苗。有些地區采用“一炮轟”式施肥也會使玉米在前期生長旺盛,養分消耗過多造成后期養分不足,生長緩慢,葉色發黃。另外,在施肥時,種、肥間隔距離過小,容易造成燒根黃苗。一般要施足基肥,輕施拔節肥,重施穗肥,補施粒肥;遇旱及時澆水。 三、除草劑殘留或使用不當 上季作物小麥年后施用的除草劑(如甲磺隆、苯磺隆等),如果遇到干旱天氣、土壤缺水則易造成玉米黃苗,可在年后小麥田澆水3~4次即可減少黃苗發生;提倡年前使用除草劑,若年后使用應盡量避免使用甲磺隆、苯磺隆等除草劑。 四、病蟲害 1、苗枯病。玉米苗枯病是玉米一種常見病害,一般在2~3葉期第1~2片葉的葉尖開始發黃,并逐漸向葉中部發展,嚴重的心葉逐漸青枯萎蔫。 防治方法:苗期發現苗枯病,用50%多菌靈600倍或20%三唑酮1000倍或95%惡霉靈3000倍液澆灌,5~7天澆灌1次,連續防治2次。 2、全蝕病。玉米全蝕病為玉米土傳病害,抽穗灌漿期葉尖、葉緣變黃,逐漸向葉基和中脈擴展,后葉片自下而上變為黃褐色。嚴重時莖桿松軟,根系呈褐色腐爛,須根和根毛明顯減少,易折斷倒伏。 防治方法:玉米播種時,采用粉銹寧等進行藥劑拌種;發病初期用96%天達惡霉靈6000倍液噴施玉米基部,順根入土,效果明顯。 3、玉米粉蚧:受害植株生長受阻、葉片發黃、植株矮小細弱、生長緩慢,基部葉片干枯,嚴重時導致植株萎蔫。將植株拔出,在根部可見許多細小黑點,嚴重時根部腫大,變成褐色或黑色,甚至腐爛。 防治方法:用75%辛硫磷或10%吡蟲啉等內吸性殺蟲劑1000倍液灌根,藥液中加入800倍的葉面寶或200倍磷酸二氫鉀等,以改善營養狀況,促進植株生長。 |